湖泊里的水都蒸发了,鱼虾都被干死,灾民们也没办法靠捕鱼虾为山。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,南方水资源丰富,为什么贵那么容易干涸呢?南方水资源不会轻易干涸,这点我们都认可。只是在古代,中原版图东南临海,西北接壤于外邦一族,为了国泰民安,稳固统治,古代的皇城十之八九都建于北方地区。一是北方地理位置优越,一是较为平坦,交通运输便利,统治者能够调集兵马对内也可以评判造反势力。二是北方毗邻外部那些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,若这些少数民族侵扰边将,朝廷调兵遣将。也可以避免鞭长莫及、应付不暇的问题。所以,北方的几大都城长期都是我国古代经济、政治中心,这些中心辐射中原各地,极大程度上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百姓。久而久之,北方的人口稠密度已经凌驾于南方地区,这就为僧多粥少的饥荒境况埋下了隐患。因此,即使灾民集体去捕鱼,最后仍然难逃群体饥饿的下场。这只是旱灾,那如果遇到洪灾,能不能靠捕鱼为生呢?水灾听起来比旱灾好,至少还是有个水这个生命之源。
可是事实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。发洪水的时候,洪水会淹没农田和村庄,百姓们的家当全部都没有了,饭是吃不上了。洪灾之候,江河里有时候虽然也有大鱼,但是这个时候受洪灾的影响,江河里的水极大可能被污染,吃完了这些受到污染的江河里的鱼,灾民们可能会生病。甚至感。感染上瘟疫。另外,遇到水灾后,传统捕鱼人的工具都被水冲跑了,想要到滚滚洪水里面去徒手捕鱼,危险系数可是非常高,打鱼的人都不会去,更不要说普通百姓,大多不按水性了。虽然在小溪小沟里面捕鱼捉虾来充饥,这是有可能的,但是在古代,鱼虾的自然产量非常有限,并不足以养活数以万计的灾民。而对于饥荒里的百姓来说,饿死人往往只是苦难的开始,首先是瘟疫肆虐,大量的灾民死亡,随后就带来大面积的瘟疫。明末时期的河难地区,开封府治下的舞阳县的百姓十有八九就死于这场瘟疫,而有些地区由于死人太多,以至于春季三月时节路无人形。
除了这些自然灾害,蝗虫造成的灾害也是十分的严重。事实上,古代地方官员一致认为,虫灾的严重性远超过水灾和旱灾。受虫灾的时候。虫子无孔不入,蝗虫过境,呼啦啦一大片铺天盖地的飞过来,刹那间就把粮食作物坑个精光。水灾来临的时候,高地可以避免,旱灾来临的时候,风水区和深水总有水源,总是有一丝希望的,唯独蝗虫过境的时候,无孔不入,将粮食啃得干干净净,这个时候就真的要饿死人了。你要是问为啥不吃蝗虫呢?是吃的,为了活下去。为啥不吃呢?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