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行峰谷电价对居民用电负担的影响,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,主要与居民用电习惯、所在地区的峰谷电价政策以及是否拥有自主选择权等因素相关。下面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进行具体分析:
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,在推行峰谷电价时,要保证销售电价总水平基本稳定。这意味着峰谷电价的调整是通过 “削峰填谷” 的方式来进行的,即提高高峰时段的电价,同时降低低谷时段的电价,以此引导居民调整用电时间,并不会从整体上增加居民的用电成本。
可自主选择执行峰谷电价:目前,国内大部分省份并未强制居民执行峰谷电价,而是让居民根据自身的用电情况自主决定是否采用峰谷电价。以安徽为例,居民可以通过 “皖事通” APP 在线办理峰谷电价的开通或取消业务。
低谷时段用电比例决定是否节省电费:居民低谷时段的用电比例是影响电费支出的关键因素。一般来说,当低谷时段的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超过 11% 时,使用峰谷电价的平均电费会低于普通电价。例如,在浙江乐清,居民若在低谷时段使用空调、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,每月可节省电费 30 多元。
部分地区峰谷价差较小:在已经推行峰谷电价的 14 个省份中,峰谷电价的价差相对较小。有些地方甚至只设定了平段和谷段电价,没有设置高峰电价。因此,这些地区居民的电费支出变化并不明显。
工商业用户与居民用户的交叉补贴问题:在一些省份,居民用电价格低于供电成本,这部分差价由工商业用户通过交叉补贴来承担。如果推行居民峰谷电价,可能需要重新调整这种补贴关系。湖南省发改委经过研究发现,推行居民峰谷电价可能会增加多数居民的电费负担,或者加重工商业用户的负担,所以目前暂未出台相关政策。
不同地区的政策灵活性:不同地区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峰谷电价政策。例如,四川会根据丰水期和枯水期来调整电价;上海则会区分夏季和非夏季执行不同的电价标准。
总体而言,实行峰谷电价不一定会加重居民的用电负担。对于那些能够合理调整用电习惯,增加低谷时段用电量的居民来说,使用峰谷电价可以降低电费支出。但如果居民的用电时间主要集中在高峰时段,且所在地区的峰谷价差较大,那么电费支出可能会有所增加。不过,由于大多数地区允许居民自主选择是否执行峰谷电价,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。因此,峰谷电价对居民用电负担的影响相对可控。